2025年10月20日上午,由自治区乡村振兴外资项目发展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承办、桂林银行协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第一期)在广西南宁市开班。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承伟应邀出席开班仪式,并做了题为《“十五五”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沿问题》的专题讲座。
讲座采用理论教学形式,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核心目标,聚焦金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现实需求,为当地深化金融赋能、扎实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引和实践依据。来自广西各地市的50名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及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带头人、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作为首期学员参与培训。

黄承伟主任围绕“十五五”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要求、前沿问题与战略研究三大核心展开系统阐述。他首先带领参训人员学习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的新发展,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指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征程上“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他强调,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持续(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着力(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两个持续、四个着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基本特征,突出年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特点。
针对“十五五”时期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和基本原则,黄承伟主任围绕新的历史方位、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动能、人口变化趋势、发展要求、民生福祉期待、改革开放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目标8个维度深入分析,并指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原则。
黄承伟主任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黄承伟主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决定了要以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乡村宜居宜业建设为中心推进农村现代化、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推进农民现代化;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科学理论为指引,系统理解、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战略重点、关键路径及重要支撑,对于当前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建设农业强国提出的内在逻辑,需要从政治、历史、理论、实践、文明形态等多个维度,系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厘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加快培育乡村全面振兴新质生产力,把握农业基因化、农业智能化、农业工程化、生物制造、区域水土适配与气候智慧型适水农业模式等场景驱动创新的重大机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洞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变革和未来图景,深度解析和拓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6种模式的核心差异与适用场景。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精准解读政策,深度剖析前沿问题,提供具体实践指导,有效提升了广西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对“十五五”时期乡村振兴工作的认知与把握,为广西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