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

发布者:廖薇发布时间:2021-03-04浏览次数:19

   

    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座落于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占地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群雕为灰白花岗岩雕凿,长46米,高11米,由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为全国革命理纪念碑园之最,它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第四道-线的壮烈情景;主碑高34米,耸立于狮子山顶,上部为三支直插篮天的步枪造型,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下部为圆拱型碑亭。主碑和群雕由一线四折共201级的大型台阶连接,陡峭的台阶寓意着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线的曲折过程。纪念馆位于狮子山北山脚,馆内陈列着湘江战役军事模型图,红军长征过广西路线示意图及中央领导人的题词。

    背景知识:据史料记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一方面于1934年11月下旬经过广西时,突破敌人第四道-线的湘江战役,是长征以来最壮烈的大战役,是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而付出三万余红指战员生命的惨烈战斗。主要由新圩、脚山铺、光华铺三大阻击战所组成。红军在光华铺伤亡400余人,光华铺红军墓安葬的18名红军尸骨只是牺牲人员中的一部分。当地群众为缅怀红军烈士,将18名烈士合葬在一起,为了纪念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兴安县委县政府于1987年立碑纪念。1996年1月,经聂荣臻元帅提议,国务院批准,在兴安县修建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1996年6月,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确定碑园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0中央宣传部将其列为首批“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区。

  

     老山界位于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山势险峻雄伟,周围是茫茫原始森林,景色美不胜收。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高山,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的同名散文而闻名,上有陆定一亲笔题词的老山界碑亭。

 

 

      红军堂原名“三官堂”,位于县城以北约23公里古镇界首境内的湘江畔,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战役的指挥所,彭德怀等红军高级领导人曾在此指挥渡江和战斗。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江红军标语楼

     1934年12月初,中央红军在桂北抢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后,来到越城岭的老山界脚下,为翻越作准备。驻扎在兴安华江乡政府所在地千家寺村一带的是军委两个纵队。这里因寺庙和祠堂众多而得名。为不打扰山区的瑶、汉族群众,红军都驻扎宿营在寺庙和祠堂等公共场所。

     红军宣传人员用各种形式向山区各族群众宣传党的宗旨和红军的政策。华江小学校位于村里的主路上,是两层的青砖灰瓦白墙木质小楼,上层正面有挑出的围栏骑楼,宽约1.8米、长约15米,楼前隔条马路是白岩溪。学校在红军来前放假了,这里成为红军的重要驻地。学校和寺庙、祠堂是极好的宣传场所。书写标语是红军重要的宣传手段。于是,红军用毛笔和墨汁,在学校的内外墙上密密麻麻地书写了大量字体大小不一的标语。除了华江小学校,红军在其它寺庙和祠堂也都书写了大量标语。

    红军翻越老山界后,师生返校上课。看到满墙的红军标语,他们深感惊讶和兴奋。标语每天伴随着他们上课,老师们也经常给学生和群众讲解标语的意思。联系到红军在华江守纪爱民的言行,师生和群众都赞同这些标语,没有毁坏它们。

几个月后,从外面来的一个国民党军官发现了红军标语,他命令当地政府和民团立即捣毁它们。师生和群众不愿意。但迫于无奈,群众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给墙上抹批石灰浆,覆盖掉红军标语,这样即保住了标语,又应付了石头的命令。千家寺的群众给村里凡写有红军标语的学校、寺庙和祠堂的墙上都抹批了一至两层石灰浆,保全了红军标语。

解放后,这座小楼成为华江瑶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学校迁到了新的地方。其他写有红军标语的寺庙和祠堂因自然损毁或拆除都不存在了,只有原华江小学的小楼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88年12月,该楼二层发生一场意外的火灾,灭火中往上面浇水时,骑楼外墙上的石灰浆因遇水热胀冷缩,部分出现了爆裂和掉落,露出隐藏在里面的秘密,红军标语再次惊现人间。共裸露出完整和不完整的墨笔直书红军标语23条,其中有:“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当红军有田分”、“打倒屠杀工农的国民党!”落款为“红军宣”。还有一幅画着一条狗但镶嵌着“国民匪党”四个汉字的漫画标语。更多的标语隐藏在石灰浆的里面。红军标语是红色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文章、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